阅读历史 |

第122章(1 / 2)

加入书签

先镇定下来的姜伯游问玫儿:“玫儿,拿一套新的衣袍给谢大人换上吧。”

他不知道姜雪蕙带来那几套都送给谢危了。

玫儿回说都送出去了,姜伯游急了:“还有哪套可以凑合一下呢?”

让谢居安这模样出去,街坊邻居只要有一个看到,他姜府的名声就没了。

玫儿眼睛闪了闪,抬头望着老爷,犹豫道:“还有一套。”

姜伯游急道:“那快去取。”

他见孟氏在照顾女儿。谢危,姜钰和姜雪宁也围在床边。

他自觉不敢面对谢危,索性跟着玫儿去了隔壁衣柜间。

玫儿取了最里头一个布袋,侧身挡着,小心地抽衣袍出来。

哪料到姜伯游等不及,出手抢了这袋子去。

姜伯游拿出来一看,是件浅金黄色的深金线麒麟绣补松竹梅绸交领广袖。衣料流光溢彩,可见价值不菲。

玫儿低声道:“这布料是上等织娘用了两年织出来的花软缎。还有工艺高超的绣娘和裁缝联合制出来的衣袍。”

姜伯游自从大女儿做了成衣生意,也了解到上等的布料颇费工艺,一年就出一两匹,价值千金。

大女儿会定期重金收购这些布料,来做给皇族世家和豪商的衣袍。

他看见这衣袍他还不怎么惊讶。但布袋里掉出来一个卷轴让他心生疑虑。

姜伯游捡起展开一看,竟是谢危的画像。

人物是白描,脸部和眼神的描绘细致,将谢危的特色很好地用墨色线条勾勒出来。

他如遭雷击,心又跳了起来:“莫非蕙丫头方才是借酒发疯,她其实对谢危蓄谋已久?

所以那么多优秀郎君她都不肯答应。可也不敢同我们开口,因为谢危同她差着辈分。”

玫儿更是不安,她没想给老爷看这卷轴。可老爷竟出手抢这衣服。

她作为姜雪蕙的贴身大丫鬟,与她的相处比姜家夫妇还多。她早就发现自家姑娘对谢少师和张遮特别在意。

张遮倒还好,姑娘待他同家人一般。想来是将其视作妹夫。

可是姑娘对谢危很是特别,玫儿总觉得姑娘对谢少师尤为上心。

谢危来下棋时,若姑娘没课,就会去厨房给他下厨做药膳。

她还几次见姑娘模仿谢危的笔迹,反复看他写的信。

他写的信都被姑娘专门放一个柜子里。杭州收到的信都带回了京城。

姑娘画人物第一个先画的是谢少师。有上好的衣料她会留下一匹,单独做了衣袍又不拿去卖,自已贴钱留下来。

姑娘攒了几套后,找到机会又全部送给谢少师。

她做为姑娘的丫鬟,必须得为姑娘保密,因而她一直不敢表态。

只在谢少师来的时候,对他的随从格外关照些。希望能帮上姑娘的忙。

这衣袍被大姑娘藏了很久,想必还不会送给他。

如今谢大人被大姑娘折磨成那样,被人发现他衣衫不整会让姜府很难堪。

而其他人的衣袍都配不上他的身高和气质。

她就斗胆拿了这件衣袍出来,没想到还被老爷发现了这个卷轴。

玫儿心里很是复杂,她同姜伯游想到一块去了。

她以为姜雪蕙知书达礼,不愿父母为难,便收起了自已的心思。

而她又见谢少师似对姑娘很是在意,她暗里也希望大姑娘能得到老爷的支持,如愿以偿。

所以就没出力阻拦老爷,还顺势提点一句。

而姜伯游看完画像后,再看玫儿,她闭口不言,垂头站立。姜伯游思索她特意说明的话,不由深思几分。

他们不知道此时在房中又是一番天翻地覆的情形。

孟氏小心地给姜雪蕙喂了醒酒汤,姜雪蕙喝完似乎有了一分清醒。

她拿起枕边的一个乌木盒子,对孟氏说:“姜雪宁,这个你去送给谢危。他对我们家照顾良多。总要礼尚往来才好。

还有你尽快收多点生丝,价格合适就要卖出。不要贪多,最多半个月就生变,及早离场。”

孟氏知晓女儿还没清醒,而丝绸生意她也不太懂,只担心里面东西不好,她打开一看,却是一堆账册。

于是孟氏懒得去翻,直接递给了在旁等着的谢危。再细细看顾女儿。

孟氏对谢危有愧,不好意思赶他出女儿闺房,只等夫君回来处理。

谢危随意拿出一本,一看却大惊失色。

他再翻第二本,竟是薛家这些年来从江浙和京城大丝绸商勾结的证据汇总。

里头有交易明细,匿名信息,资金流向的总结。甚至有哪些官员参与其中都有记录。

光这名单,就可将薛家爪牙砍下大半了。

原来薛家用匿名的信息同这些丝绸商勾结操控市场,他们做的顺手,胆子越来越大。

这几年还利用漕运来运他家的货物,用赚到的高额利润去养薛家私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