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互许(1 / 3)
其时天已近黎明, 群雄来到西门,驱散了把守城门的官兵, 出城数里外,杨逍已率领骡马大车来接。空闻大师双手合十说道:“今番若不是明教的卫教主和武当诸侠相救, 我们五派当真祸福难料。大恩不言谢,为今之计,咱们该当如何,便请卫教主示下。”
空闻此言虽然客气,却也是在试探明教教主的能力气度,如若卫璧一味的推脱年轻识浅,非但会令人觉得他软弱可欺, 而且也会大大抵消各派对他的感激之情——想想也是, 一群名扬江湖的正派高手,却被个水平能力都不怎么样的年轻人给救了,他们到底是感激多一点儿呢,还是尴尬恼怒多一点儿?
卫璧心下清明, 便微微躬身还礼, 并谦虚道:“大师不必客气,同为汉家子孙,卫某只是做了该为之事罢了。”说着他语气一转,又严肃了起来,正色道:“在下年轻识浅,本不该擅专,但此时此际, 诸位前辈高手的实力尚未全复,故我认为还是暂且退走为上,何妨让那些鞑子再多活一会儿?”
众人互相看看,俱是不说话,既不表示同意,也不反对。
还是空闻大师又出言道:“卫教主说的是,今日便是杀得不少鞑子,大家伙儿也折损不小,咱们还是暂且退避罢。”少林掌门人说出来的话毕竟声势又是不同,旁人纷纷颔首表示同意。
对此,卫璧面色不变,依旧谦逊地微笑着。
空闻大师又问道:“卫教主,依你高见,咱们该向何处暂避?”卫璧淡笑道:“高见不敢当,在下料想鞑子必是觉得我们不是向南,便是向东南暂避,那我等何不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径向西北而去,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都是一怔,张松溪却是连连点头说道:“正是如此,贤侄所言甚是,西北地广人稀,随便找一处荒山,尽可躲得一时。鞑子定然料想不到。”众人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赞同,于是大家伙儿便往西北某处山坳中暂避歇息,也让一众伤员有时间疗伤。
此番卫璧不卑不亢,既展露了自己的能力,又给各大派留了面子;再有从张松溪的称呼上其余各派也知道了武当和明教关系匪浅,那么无论各派心里转着什么念头,这明教的救命之恩,也都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更重要的是,经此一役后,五派损失惨重,派中的长老高手和优秀的年轻弟子们不是死了就是残了,还拿什么和明教放对?还不如稍稍服个软、认个恩情也就是了。
而另一边厢,周芷若则是和峨嵋派众弟子一起,将灭绝师太的尸身火化了。
空闻、宋远桥和卫璧等人逐一过去行礼致祭。灭绝师太虽然性情怪僻,但平素行侠仗义,正气凛然,武林中人所共敬。峨嵋群弟子放声大哭,其余人等也神情凄然。
祭拜之后,卫璧朗声说道:“此间大事已了,在下暂与各派前辈就此别过,今后我明教当与各位并肩携手,与鞑子决一死战!”
或许是因为灭绝师太之死让众人生出了兔死狐悲之感,又对鞑子深深怀恨,所以群豪也都暂且放下了门户之见,齐声叫道:“大家伙儿并肩携手,与鞑子决一死战!”当真是呼声震天,豪情四溢。
随即,各门各派便各自整顿残兵、分散离去了。
经此一遭,各派都损失惨重,只有武当派和明教反赚了好处。
武当这次真正出了力的,算上青书在内其实也就是四个人而已,况且都没受伤,却是创下了赫赫声名,更成了江湖正派与明教的纽带,实在是稳赚不赔、收获巨大。
宋远桥他们决定立即返回武当去,青书私下与父亲言明要去赴张无忌之约,为的是金毛狮王谢逊一事。宋远桥会意,叮嘱青书要多加小心,并让青书转告无忌,解决此事后尽快回武当一趟,说张三丰一直很是想念他云云,青书自是点头答应。
而后青书又“很自然”地跑到峨眉派众弟子的聚集之地逛了一圈,却连周芷若惯常用于对付他的白眼都没收获到一个,心情“大受打击”,终于“郁郁”而归。
再说明教这边,待得群豪离去之后,卫璧吩咐杨逍等人带领五行旗归教整顿,而他自己则是尚有要事要办,就此作别。杨逍诚挚说道:“教主,你是天下英雄之望,可一定要多多保重啊。”其余教众也纷纷围了上来,他们都对自家教主情谊真挚。
卫璧心下受用得很,微笑着点头称是,又与大家说了一会儿话,才与青书一同纵马而去。
两人一路往和张无忌约定好的镇子上赶去,又是连着好几日都在马上度过。
这天傍晚时分,两人抵达目的地,入住了提早租好的小院子。
先是一场大杀特杀,后又一路风尘仆仆,饶是青书和卫璧再怎么丰神俊朗,此时也都是灰头土脸的模样了,两人相视一望,暗暗都觉好笑。
各自去清洗整理一番,卫璧再度恢复一身白衣走出房来的时候,便看见早一步梳洗得当的青书正坐在院子里对月发呆,整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青书,青书?”卫璧唤了两声没得回应,便拍了拍青书的肩膀,笑问道:“你这是在想什么呢,这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