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第103节(2 / 3)
柳明月看到他那欲言又止的模样,就知道他是在心痛自己还没捂热的那笔巨款,马上又将被掏出去。
“陛下不必担心,钱庄有钱,朝廷出一部分,再由地方承担一部分,地方拿不出来,可以让他们先从钱庄借贷。”
“要是地方赖账怎么办?”
“让地方拿他们手中的土地做抵押,逾期不还,就拿那些土地还债,所有相关官员的考评和晋升,都与他们经手的债务还款情况直接挂钩。”
皇上若有所思的皱眉回道,“那些土地并不值钱,虽然大部分官员都会在意自己的前程,但若遇上那种不在乎考评和晋升的官员呢?”
有些没上进心,只想留在一地当土皇帝的官员,还有一些因各种原因将要致仕的官员,他们要是赖账,银庄可就拿他们没办法了。
“所有经手人,都需承担连带责任,他们自身还不上,就让他们的子孙后代接着还,还完之前,子孙禁止参加科举。”
这个办法有些熟悉啊,皇上随即想起,皇后曾在此前用这招对付过那些贪官污吏,效果极其出色。
再加上无官不忌惮的稽查司的存在,那些官员一般也不敢通过加征税赋、盘剥百姓的手段来填坑。
而地方只要没有遭遇什么大灾大难,每年地方所收缴上去的税收,都会留足地方所需花用,只要那些官员别太贪,就能还得上那些可分期还的贷款。
正如皇上所料,这一决定在朝堂上正式公开后,顿时在朝野上下引起轩然大波。
有些人质疑那两地官员可能存在夸大其辞之嫌,有人认为就算那一带有发生旱灾的风险,也没必要投入这么多。
朝廷的钱是有数的,往益州和华远两地投入太多,势必会让其他衙门在支取经费时受限,当然会引起许多不满和反对。
两位丞相和部分户部、工部的官员,都是相关规划方案的参与者,也因此而招来大批的抨击。
柳明月也不想与这些人多话,直接上人端上提前备好的承诺书和印泥,看到承诺书上的内容后,刚刚还在正义凛然的大放阙词者,都在瞬间变得哑口无声。
眼看苏福端着托盘在文武百官中走了一圈,还特意在那些出声反对者面前多停一会儿,却无一人敢在文书上签字画押,皇上的心情特别好。
“既然众卿都不敢保证那益州和华远两地不会发生旱灾,我们朝廷就要防范于未然,提前做好最坏打算,何况那一带本就是多旱少雨地氏,不管是给那里修路,还是兴修水利,都是能利国利民、造福后代之举,总归钱不白花,对吧?”
崔相迅速站出来道,“陛下圣明!”
其他众人也只能跟着附和,表示认同,纵有再多的不满和反对,在看过那份能将自家九族的家财都给赔上的文书后,都只能憋着。
此刻的柳明月很庆幸这个这时代的人,还不懂法治和民主,没有意识到她让人准备的那份文书,没有任何法规条款可做依据,不具备什么法规效力,只是起到一个威慑作用而已。
五项大工事的决议决通过后,众人又开始商讨负责官员的事。
虽然这五项工事的规模,都远远无法与苍河大坝相提并论,但是对众官员而言,这也绝对是个可以用来积累资历、刷政绩的大好机会。
眼看朝中各方势力相持不下,杨弘深在朝议结束后,迅速向上官请假,前往郊外庄子上探亲。
这是杨宛如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进入庄子,接受统一培训后,第一次接到有家人前来探望的消息。
她只是稍微愣了一下,就已猜到她爹来见她的目的,心中冷笑,表面上却露出充满欣喜的笑容。
跟着李三来到庄子外,见到她爹时,杨宛如的笑容更热情了不少,同时还双眼湿润。
“不孝女见过父亲!”
想到大女儿一意孤行,不顾他的反对,坚持要来这庄子时,他曾说过的那些狠话,杨弘深难免有些心虚不自在。
不过他在看到大女儿在见到他时的激动反应后,感动之余,又觉得他们毕竟是父女,哪怕曾因意见不合而起过争执,也影响不了他们之间的父女情深。
所以他端着父亲的身份点头道。
“你已离家两个多月,你母亲他们都十分惦记你在这边的情况,听说这里的环境简陋,凡事皆需你们亲力亲为,培训要求也十分严苛,你可还适应?”
面对这充满关心的询问,杨宛如心中冷笑,表面上难掩激动,却中规中矩的回道。
“有劳父亲和母亲挂念,女儿在初期有些难以适应,不过在身边姐妹们的帮助下,现已彻底适应环境,不知父亲、母亲近来可好?身体可都康健?”
双方你来我往的寒暄多句,都是些无意义的交谈,杨弘深不免有些着急,直接问道。
“如儿,不知你近两个月,可曾做过什么内容特殊的梦?”
就算做了‘梦’,她也不会再轻易说出去,杨宛如语气恭敬的回道。
“女儿在庄子里,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