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5节(1 / 2)

加入书签

这要是让林福生那些人知道这当今皇爷是自己二媳妇儿。

这以后还怎么相处呐。

低调低调。

这四个月,除了陆远家里的事儿外。

这外边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周皇朝这边儿就不说了,大周皇朝现在真是一天一个样儿。

整个国家真是铆足了劲儿在干。

各种建厂,各种生产。

日新月异说的就是现在的大周皇朝。

就以新区那边儿说吧,新区那边儿盖的都是高楼大厦。

今早陆远出门,那楼是十一层,等晚上陆远回来,那楼可能就十三层了。

说的有那么点儿夸张了,但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情况。

如今的大周皇朝,那真是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实在是太好了。

当然,作为当今皇爷的男人,内阁的阁老,身份尊贵的陆爵爷。

那自然不能光跟着大家一起高兴。

这些都是陆远弄出来的,同样的,陆远也知道这事儿的后遗症。

以地球上的阿美为例,发展的时候那真是疯狂发展。

但是疯狂发展后,到了瓶颈期后,接下来就是大萧条,就是各种大力发展的后遗症。

就说大周皇朝现在建造了这么多的厂子,光说建材这一项。

到处都在建高楼大厦,那么就需要非常非常多的建材。

光是这一产业上的工厂,就数不胜数。

有石料,有木材,有钢材,等等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应运而生。

那么有一天,大周皇朝的高楼大厦盖得差不多满了。

那么这些厂子,何去何从?

到时候不需要那么多石料,木材,沙子了,这些个厂子不就完了吗?

这些个厂子后面不光是老板,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人,匠人。

管中窥豹,说的也不光是建材,有许许多多行业,皆是如此。

这有些事儿,是现在就要做的。

为了防止将来出现大萧条,那现在就要做准备,准备日后的软着陆。

从三个月前,陆远就开始让内阁拟定章程,控制各种厂子的数量,不管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

没有工部签的证,一律不能开。

目的是要分散。

就好比当年种花家的重工,全都往北方摆,结果到了八十年代下岗潮时,北方是最难受的。

可以说,建国时北方有多风光,八十年代这北方就有多落魄。

以至于,就算现在,北方还是没有恢复起来元气。

各种青年才俊出逃,没办法,本地待不下去了,能够留下的,都是当年那波恰饱饱的,普通人只能背井离乡去外地生活。

所以现在就是在控制,整个朝廷在参与调控。

石料厂皇城这边儿现在就只许开多少多少个,超了就直接不发证,哪儿的地区厂子少,就只发那儿的证。

要不你就去那个地方开,要不你就别开。

这样的话,皇城这边儿材料什么的,会出现短缺,会延误一些工程,但为了将来的软着陆,也是没办法的。

大周皇朝现在国内就是这么个国策。

总体来说,非常祥和,有序,有陆远在,把未来会出现的大坑,提前给填平了。

但大周皇朝外面,那可是风云突变咯!

航空母舰

首先就是交南王朝那边儿。

交南王朝那边儿的事儿,已经是解决了。

本来陆远打算说,这交南王朝的事儿,就还是让万岁军去的。

但是,这万岁军一直在北方,对付这罗刹皇朝呢。

这哪儿有空去南方啊。

不过,这对大周皇朝来说,根本就不叫问题,大周皇朝的军队可不是就一个万岁军。

而且吧,这之前跟罗刹皇朝打的时候,这只叫万岁军去,其他的部队不是在家里歇着,那就是给万岁军送补给。

这事儿整的,兵部里面可是有不少人不满的。

毕竟,在大家看来,这清北研究了那么多好东西,这种仗,那真是谁打谁有。

谁也不会比他顾烈差。

这凭啥,他顾烈又吃肉又喝汤,这其他人连个骨头渣子都唆不上一口?

大家心里这个气啊。

当然了,气归气,谁也不敢明面上说什么。

毕竟那可是亲王,还是大周皇朝唯一的亲王。

这谁敢明面上说点儿歪歪话,那真是脑袋不想要了。

但是,大家暗地里那心里都憋着气呢。

这下好了,交南王朝的事儿,就交给兵部其他人来办。

万岁军抽不出手来嘛。

不过,就是苦了交南王朝了。

这东南西北四个战区,这些个日子都闲出来屁了,当然了,以前也闲,但是以前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