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9.79.离京(2 / 3)

加入书签

问着,和赵启谟相识这么久,赵启谟从来不会到自己家里来,何况李家破败,也实在不是他这种身份能来的地儿。

“无事,只是顺便看看。”

赵启谟十指指尖并合,环视四方。

“穷人家的房子,有什么好看。”

李果搬来一张矮凳,在赵启谟身旁坐下。

“你近来可还在酒馆帮佣?”

“好几日没去,不缺人了。”

赵启谟想,难怪最近放学归来,时常能看到李果在家里的身影。

“那有何打算?”

穷人家的孩子,十二岁了,不会养着闲逛,赵启谟自来闽地,对底层接触频繁,知道他们的生活。

“明日再去城东店铺问问,看缺不缺人。”

李果就是一根筋的想去城东混,他太喜欢那个地方了,热闹,富有,生机勃勃。

“不过他们招伙计,都要识字。”

李果低声说。

“卖包子羊肉,面食之类,伙计不需要识字,你问过这类店铺吗?”

赵启谟看到李果一脸忧愁,知道他是找不到活干。

“可是七哥说这些学不到本事。”

李果找工也有目,要么工钱高,要么能学到本事。

“买卖陶器,香药的伙计,不只要识字,还得懂番话。想入行,得有人带你,何况你尚小,长到十五六岁,才有人要。”

赵启谟不知道那个合桥阿七跟李果说了什么,在赵启谟看来,阿七有着十足的运气,得贵人提携,而李果并没有。

“可到我十五六岁之时,我也仍旧不识字。”

李果想赵启谟不会懂得不识字的痛苦,他在县学里就读,以后还要凭着学问,当高官呢。

“那阿七如何识字,他是个孤儿?”

赵启谟对这位合桥阿七有几分兴趣。

“合桥有个老书生,和阿七娘很好,教阿七识字。”

那还是阿七的娘亲去世后的事情,恰好有这么个人,照拂阿七。

“果贼儿,我让罄哥教你读书识字,不过你要好好学习,我会检查课业。”

赵启谟笑语,他也是突然想到这个法子。

“真的?”

李果双眼发光,小心求证。

“真的。”

赵启谟眉眼含笑。

罄哥着急,憋红脸说:“公子,我才疏学浅,可教不了他。”

赵启谟仍是微笑:“只是蒙学,教得了。”

“从今起,也不能再叫果贼儿,李果这名字也有些粗陋,要取个学名。”

赵启谟想了想,说:“就叫李南橘如何?”

“好好,启谟取的都好听。”

李果兴奋不已,此时早将要煮粥的事抛得老远。

“我该走了,再坐下去,一会赵朴要出来寻我。”

赵启谟起身致别。今日爹娘不在,可是赵朴看他放学这般久还没回去,会着急寻找。

李果将赵家主仆送出门口,目送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西灰门。想着有人要教他识字,李果春风满面。

堂上,学置长仍是严肃查阅各位学子所做得诗赋,喊到姓名的,战战兢兢站起身,到一旁排着等挨训。

年关将至,学生们瑟瑟发抖,又到考核一年成绩的时候了。

在此等情景下,还能悠然磨墨,翻书,托腮的学子,都是学霸。

学霸赵启谟执笔在纸上写下,记大过一次,小过三次。

这是王鲸同学入学一载的“业绩”,恐怕他明年再难到县学里就读。

不过即是富家子,且是巨商之子,书读得好与否,已不重要,哪怕是个蠢材,也衣食无忧。

再过二日,县学放假,学子们可以回家过年,多少人盼这个年假。就是学霸赵启谟,想起这番学末考核过后,便是年假,也遮掩不住喜悦的心情。

梆声响起,学子们下课。

赵启谟出讲堂,书童清风跟上,要帮赵启谟提文房用具,赵启谟拦阻说不必,大步向前走去。

讪讪跟在身后,清风想着这二公子还在生他的气。

骑马归家,仆从跟随身后。赵启谟放慢脚步,一路看着石道,绿树,水域,若有所思。

“启谟。”

听到唤声,赵启谟回头,看到是骑马追来的孙齐民。

小孙骑匹矮小的枣红马,是本地的土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