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5、25.又是丙,又罚写(1 / 2)

加入书签

城东牌坊前有家柳冒儿包子店,每日顾客络络不绝,排起长队。

这家包子店,出售的包子有荤馅有素馅,贵的从蟹黄,羊肉到便宜的腌笋萝卜都有卖。一家店铺生意,从权贵做到平民,贵贱皆喜爱,也难怪生意这般好。

天刚亮,包子铺才开门,李果过来问还要伙计吗?声音怯意,手用力擦平裤子上的褶皱。

老伙计武大头瞅着李果,问:几岁了。“十二了。”李果回答。

“过来。”

武大头将李果喊进店里,李果跟着他绕到厨房。

厨房里热火朝天,剁肉的,剁菜的,擀面的,包馅的无数人。

李果被领到刚出笼的一屉包子前,热气腾腾中,李果呆看茫然。

“夹包子”

递来一把竹夹子,李果接过。未做思考,夹起一个包子,放到一只大碗里。

“要七个。”

武大头严厉呵斥。

李果往碗里连夹五个,还没夹完,又听新要求。

“七个外还要六个,不许数,动作要快!”

李果脑子里快速算着七加六十三,碗里五个,还差八个。

一口气将八个包子夹入碗中,堆得老高。

“放下,来,我考你。”

李果听话放下竹夹子,听说要考,也不知道要考什么,只是认真听着。

“虾仁包子二文一个,买八个,笋干包子一文两个,买六个,要收多少文钱。”

武大头出的考题,还是算术。

“不许数手指,快算。”

看到李果举起手,武大头喝止。

厨房几位佣工,起哄说:“大头,你又在吓唬小孩儿。”

“十九文。”

李果几乎立即回答,他可是果贼儿,卖过梨子卖过桔子,怎么可能不会算术。

“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武大头弯身问李果,和颜悦色,语温和,可见适才是故意吓唬人。

“李果。”

李果仰起头笑答。

靠算术,李果在柳冒儿包子店找到一份工。

柳冒儿包子店的生意从早到晚,顾客一波又一波,大大的店铺,两个售卖位置,都排满人。

像李果这么大的孩子,过来也只是打下手,但是不收愚钝,手脚不灵活的孩子。

被武大头告知明日一早过去,李果欢喜奔往海港,告诉果娘这个好消息。

自此,李果在柳冒儿包子店干活,拖地抹桌,给厨房的人打下手,偶尔铺面的人忙不过来,喊李果过去帮忙数包子售卖。

要到太阳落山后,李果才会返家,这时果娘和果妹早回来,果娘烧好饭。

夜里,李果还得抱着纸笔去静公宅后院等候,罄哥会过来,领李果登上二楼,到他的仆人房里。

罄哥受自家公子所托,不敢怠慢,教读教写。

李果学得很快,停留片刻,揣着笔纸就又归家。

李家原本夜里难得点灯,天一黑就去睡。为让李果学习,果娘买来灯油,也给准备上矮桌凳子。

李果是个聪明的孩子,一教就会,就是那字实在丑得不忍直视。

赵启谟让罄哥每二日教李果十字,并且李果的作业还得拿去给他看。还会评分,还会批改,用朱色墨,俨然一位严苛的老先生。

李果的字丑,歪歪斜斜,支离破碎,赵启谟往字上圈个红圈,再于红圈旁批:笔稳字正,不可胡写。并在作业右上角,朱笔评个“丙”。第一等是甲,最末等是丙。

李果每每看到如此低的评分,心中是不满的,然而他基本上见不到赵启谟。教他的是书童,赵启谟在书房读书。有时运气好,抬头见上赵启谟从门外走过,也已是极开心的事。

传话是书童,传递作业也是书童。

起先每次到赵宅,李果都提心吊胆,遭赵家其他仆人侧目和质疑,也害怕遇到赵夫人和赵提举。

后来仆人对他习以为常,赵提举撞见李果,只是笑语:“不错,好好学。”,赵夫人,显得冷漠,傲慢,但静默,她也并不驱逐李果。

李果没有耽误赵启谟的课业,和赵启谟也没有什么接触。

大概也因为,李果衣着虽然陈旧,不体面,但很整洁,比往常改变许多。十指干净无垢,半长的发虽然仍挽起,但会用发须系绑,不让头发蓬乱。

罄哥教李果识字,阿七教李果处事。

夜里,李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