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8章(1 / 2)

加入书签

张祯不看他,一拂袍袖,淡淡道,“此人神智混乱,如何为官?拖下去。”

不用她多说,举荐、提拔他的官员,都会受到牵连。

等人被拖走,张祯抬眼一扫朝中众官,温和地道,“诸君可还有疑问?若有,不妨说来。”

吕布随着她的目光看去,眼中杀机隐现。

“没有!”

“王上英明,我等附议!”

“人丁、田亩确实该清查了!”

众臣争先恐后各抒己见,担心慢了一步被她怀疑勾结世族。

也担心被吕布盯上。

哪怕自己世族出身,这时也绝不能站歪。

崔中丞犹豫了一瞬,一咬牙,沉声道,“宸王千岁,微臣有一事不明。”

他族中侄儿崔四郎,娶的是张神悦的堂姐,两家是亲戚。

有这层关系在,张神悦不至于拿他杀鸡儆猴,因而他敢开口。

张祯笑道,“请讲。”

崔中丞注视着她,一字一句道,“王上欲绝世族生路乎?”

既然那傻大胆把话说开了,那就问个明白。

他早已发现,张神悦是坦荡人,不屑于阴谋诡计,用的多是阳谋。

张祯摇头,“绝无此意。”

顿了顿,朗声道,“朝廷如树,世族如藤。藤依附树而生,树繁茂,藤也繁茂。树死,藤也死。因而,藤若不加节制地汲取树的养分,唯有斩断其枝干,两者才能活得更好!”

她的这番理论,其实有个漏洞。

世族依附朝廷没错,然而朝廷死,世族未必死。

这棵树枯萎了,大不了重找一棵,或者直接自己变成树。

尤其后世的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那是铁打的世族,流水的朝廷。

但她敢打赌,崔中丞不敢反驳,所有世族官员都不敢反驳。

因为,树可以在倒下之前,先弄死缠绕在身上的藤。

她有这样的决心和能力。

世族官员也知道她有。

神悦言出必行,初心未改!

崔中丞默默思索她话中之意,随后施礼,郑重道,“王上高瞻远瞩,微臣佩服!臣崔氏,愿做清查第一家!”

张神悦说她不绝世族生路,他信她。

事到此时,这女郎用不着说谎。

那么,何不化被动为主动?

主动一些,姿态还能更体面。

张祯赞许地道,“中丞大义,崔氏大义!”

其余世族官员反应过来,暗骂姓崔的怪会讨巧,也赶紧表态。

“臣王氏,愿做第二家!”

“臣谢氏,愿做第三家!”

“臣李氏,愿做第四家!”

一直排到了第五十九家,朱儁也来凑热闹,报了第六十。

张祯微笑应允,大力夸赞。

此时的世族虽然势大,却还没有魏晋之后的难对付,对于自身阶层,也没有魏晋之后那般自负自傲,勇于维护。

魏晋之后为何特殊?

因为曹丕搞出了九品中正制。

由中正官根据家世、品行才干确定某人的品级,但品行才干这玩意儿比较飘忽,并无硬性标准,到了后来完全看的是家世。

朝中官员,几乎全部来自世族。

如果说此前的世族还比较散漫,那么之后的世族,等于得到了朝廷的官方认可,从制度上跟庶族区分开来。

他们甚至还有谱系名册,写明了谁家一等,谁家二等,形成了门阀政治模式。

例如魏晋南北朝时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以及隋唐时的五姓七望等等。

内部之间虽有争斗,也有凝聚力,能一致对外。

不在名册上的,哪怕你良田千顷,广厦万间,也不入流。

名次靠后的世族,也被名次靠前的看不起,就连当了皇帝,也不配与顶级世族通婚。

唐朝李家就是如此,李世民一怒之下修订《氏族志》,强行以皇族李氏为首。

可在旧世族眼里,李家依然如同暴发户。

终唐一朝,都未能彻底解决这个难题,直到黄巢横空出世。

九品中正制,就是这一切的根源。

好在眼下还没有。

因此张祯整治世族的阻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而这也避免了更多的流血伤亡,皆大欢喜。

之后说到减免人头税。

公卿朝臣们的第一反应跟吕布一样,“减免之后,朝廷税赋还够用么?”

张祯看向大司农张义,“大人?”

张义老神在在地道,“够用。”

朝廷现在有多少银钱粮食,最清楚的是张祯,第二清楚的就是他。

这么说罢,灵帝在位时二十多年的税赋,都没有眼下多。

就算从今天开始啥税都不收,也能熬上好几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