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5章(1 / 2)

加入书签

“村里有多少村民去治理河道了?村里的庄稼没有被耽误吧?”

“村里有九十二名汉子去治理河道了,还有十二名帮工。村里地少,他们去治理河道,也不耽误种地。再说,他们也可以利用早晚的时间去地里。”

李一程道:“还是要注意休息,身体才是根本。”

“是,您说的对。”

“有多少人在修梯田?”

“有三十五人,都是四十岁以上的汉子。”

“他们愿意做吗?”

“我跟他们说修了梯田,可以种粮食,如果种不了粮食,还可以种草药,也能换钱,他们都很踊跃。”

“嗯,我跟曾大人说一声,这些人也按照修河堤的标准,每天给四十文工钱。”

“这……”张世习喜出望外,“小的替那些村民谢过大人了。”

“张村长客气了,咱们吉泽县的村民都能像小寨村这样积极,咱们吉泽县一定会好起来的。”

【242】师爷老爷【一更】

到了小寨山下,李一程看到一小处山坡已经改造出了雏形。

虽然修建梯田的村民只有三十多人,只干了五六天,但他们的思路没有问题,李一程觉得这梯田很有可能修建成功。

张世习介绍了李一程的身份,村民们见他长得标致,没有架子,说话做事很接地气,不光接纳了他,还跟他做了一番激烈的讨论,李一程也适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经过讨论之后,李一程和村民们对修建梯田都增加了几分信心。

李一程又给他们保证,只要梯田修好,他会来教他们种草药,还会负责提供草药种子和草药的销售。

有了李一程的话,村民们修建梯田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

下了小寨山,天色已经晚了,李一程决定在张家歇宿。

吃过晚饭,李一程其实挺累了,但总不能立即就去歇息,跟张世习坐在堂屋里闲聊。

“张村长,令郎也到了读书的年纪吧?这次县学招生,可有去报名?”

张世习叹了口气,“峰儿八岁了,自然是够年龄的,但县学不能住宿,来回走读不方便。去县里租房,一个是花钱,一个是他自己在那里我们做父母的不放心,又没有人能去陪他,只能放弃了。可惜,明年他就超龄了。”

李一程沉默了,自己跟曾明川倒是把这茬儿给忘了。

离县城近的,可以来回坐牛车上学,离县城远的,就没有办法了。

马如意府上那么大,把后面的宅院做成学生或者教师宿舍,也不是不可行。

明年招生,或者不用等到明年,秋天再招一次生也是可以的。

想到这里,李一程道:“如果孩子可以在县学住宿,每九天只能回来一天,你们舍得吗?”

“当然舍得。”

张世习道:“哪个学徒的不是在雇主家住着,一两个月才能回来一趟?小孩子吃点苦不算什么。”

李一程点头,他不能拿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古代人民的吃苦耐劳。

“我会把此事上报给曾大人,再想想办法,尽量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读书。”

“吉泽有了曾大人和李师爷,是吉泽之福啊!”

“不敢,不敢。”李一程忙摆手,又道,“张村长,你要是在修建梯田方面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来找我,我下个村子去小水村,再往前会到河南岸,继续往东去。”

“好的。”

第二天早上,李一程告别了张世习,坐上马车,发现车前面多了个金岩。

刘春高兴,李一程则是震惊。

“金大哥,你怎么来了?”

金岩淡淡道:“曾大人让我来保护你。”

李一程急了,“我的安危怎么能比得上曾大人的?”

金岩抬抬眼皮,“衙门里那么多人,你还担心什么?再说,你要是出点儿什么事儿,你让他怎么办?还是你愿意他再娶妻生子?”

“我……”

李一程当然不愿意。

他也知道金岩既然来了,就不会再回去,只能接受了这个事实。

从小寨村往前,李一程又去了小水村。

小水村的地势比较高,村后的山比小寨山高一些,跟小寨山有一点儿相连,山脉蜿蜒往前,直到春荣境内去了。

小水村的情况比小寨村强一些,不怎么受水灾的影响,但山地多,良田少,庄稼产量低,百姓们的日子过的也很苦。

这里的山也能建梯田,但只能建山脚下的一部分。

让李一程欣喜的是,他在小水村的山上发现了几十株茶树。

他不知道这茶叶的质量如何,但在他的种子库里,发现了茶树的种植方法。

几十株茶树,能插杆出不少新的茶树来了。

虽然茶树长得慢,想要出茶要三年时间,但这也是一种致富的途径。

他把建设梯田和种植茶树的想法跟小水村的村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