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1章(1 / 2)

加入书签

曾明川抬手拍拍他的肩膀,道:“不要着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不知道为什么,曾明川明明比他年轻,张世习却相信了他的话。

“承公子吉言了。”

他们回到张世习家中,已经是正午了。

刘春见到李一程和曾明川回来,立即端了水过来,让他们洗脸洗手。

曾明川总是让李一程先来。

刘春候在旁边,嘴里小声念叨:“李大哥,您要去看不要紧,你不能去这么长时间呀!您看你的脸,都晒红了,万一爆皮了怎么办?”

李一程拿湿布巾擦了脸,舒爽了很多。

听着刘春的唠叨,哭笑不得。

“刘春,现在的太阳还不是很大。我以前在家里,夏天的时候也下地呢!”

刘春撇嘴,“现在跟之前不一样了呀!”

“没什么不一样的,我跟明川都不怕累。”

李一程把布巾交给曾明川,曾明川也不嫌弃,直接用他用过的水洗脸。

刘春知道李一程的性子,知道说多了他就不高兴了,转移了话题,“李大哥,我今天去地里挖了些野菜,还去村里买了只鸡,中午有肉吃。”

难怪进了院子就闻到了肉香味儿。

李一程满脸的不赞成,“人家家里养鸡下蛋,你怎么能买来吃?”

“是公鸡。”刘春解释,“他听前面张大爷说他家养了好几只公鸡,只吃食不下蛋,我才买的。我给了三十个铜板,他不吃亏。”

李一程见他一副肉疼的模样,笑着点点头,“走了一上午的路,确实饿了。走,吃饭去!”

中午的餐桌比昨天晚上丰富的多。除了炖了一只鸡,还有荠菜鸡蛋汤,青菜炖豆腐,炒鸡蛋,炒咸菜。

张世生虽然瘸着一条腿,但也坐到了餐桌旁。

刘春上午没跟着出去,留在张家,跟金岩一起做了一副拐杖给张世生。

他俩都不是木匠,但拐杖做起来很简单,金岩用功夫将木头切割成需要的尺寸,刘春照着李一程的设计图纸拼装起来就行。

张世生有了拐杖,真是意外之喜。原本以为自己只能窝在炕上一个月,没想到有了拐杖他居然可以自如的行走。

见到李一程,他起身给他行礼。

“李大夫,您的大恩大德,我张世生没齿难忘!”

李一程笑道:“张二哥客气。你摔伤了腿,正好遇到我,只能说这就是缘分。”

张世生原本是个豪放的人,听李一程这么说,笑道:“能遇到李大夫是我的福分!李大夫医术高超,不知在哪个医馆坐诊?”

“我跟夫君回乡探亲,并没有在医馆坐诊。再过一个月,你可以把夹板拆掉,两个月可以轻微下地活动,三个月后才能正常行走。你不要心存侥幸,否则后果自负。”

要两个月呀!

张世生心里这么想,但知道李一程说的肯定没错,只能连连点头。

吃饭的时候,李一程询问了几句这里的天气情况,又问了几个庄稼生长周期的问题。

张世习都一一回答了。

他现在已经相信曾明川和李一程不是普通百姓了。

张世生只觉得奇怪,这曾明川和李一程看上去像是十指不沾泥的贵家公子,为何会问这些问题?

但听他们跟大哥的交谈,好像对田间的活儿很熟悉的样子。

吃完午饭,曾明川知道李一程习惯睡午觉,跟张家人说了一声,便带着李一程去屋里休息了。

张世生跟着张世习进了他的房间,进门就问道:“大哥,你带那俩人做什么去了?他们到底是什么人?”

“我到现在也看不出他们是什么人,路上我也旁敲侧击的问过,但两人只说是来探亲的。”

“他们倒是警觉。”

“我觉得他们不是坏人。”

张世生笑道:“是啊!咱们家里又没有什么可图谋的。”

下午,李一程一直睡到申时才醒来,醒来后浑身酸疼。

曾明川不舍得他再出去,决定在张家待一晚,明天再出发。

他打算继续往西,一直走到流清河流到吉泽的入口处。

不出门,李一程也没有闲着,拿着纸笔想着他曾经看到过的梯田的样子。

此时他很遗憾自己不是农学生,只知道梯田的样子,但不知道其中的诀窍。

好在他身边有个曾明川,虽然是本土人士,但博览群书,脑子又灵活,两人讨论了一下午,李一程的梯田建设有了一个雏形。

曾明川看着李一程画的梯田的形状,心里浮现出一副画面,如果能把吉泽县内所有的山地都变成梯田,或许能增收不少庄稼。

“或许可以先让吉泽试着修建梯田,如果吉泽成功了,再推广到其他山村里去。”

李一程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最急切的问题是流清河清淤修堤,还有将堆肥的方法传授给百姓们。现在已经是四月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