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方家的反击(1 / 1)
宁王妃崔氏宴请慎郡王妃燕氏时,王家也很热闹。今年刚下场的王承、王林、王霁在县试后皆傍上有名。尤其是王霁,考了县试第一。王家在秦韵的授意下,因此请了宴请了国子监祭酒周克顺和几位司业。姚玉也来了,他想不到太夫人如此客气,对王家的好感又升一层。只是在看见王茂时,想到自己写的话本子,多少还是心虚的,脸颊通红。秦韵对此视而不见,她对周克顺道:“几个孩子在国子监读书,还都能上榜,你和司业们都有功劳。”“只是有一点,必须要跟你们说。”“几个孩子不管能不能顺利考上秀才,等院试过后,我就把他们接到慧安书院来念。”“孩子们只有多接触不同的教育,才能增长见识,拓宽思路。”“作为他们的祖母,这是我的意思,希望你们都能理解。”周克顺带头起身道:“太夫人思虑周全,我等熟知教育应有多样性,绝不会加以阻拦的。”“只盼几个小公子勤学奋进,不管在那儿,都能文采出众,一鸣惊人。”秦韵道:“好,我也祝诸位先生文采斐然,前程似锦。”秦韵说完,将杯中酒饮尽。随后便提前离席了。王茂搀扶着她老人家离开,留下王泰、王衡、王岩作陪。最有威压的两个人走了,大家得以喘息,这才感觉是来赴宴的。姚玉盯着王茂的背影看,同僚孙司业问道:“你一直瞧着首辅大人做什么?是不是有话要说?”姚玉红着脸摇头道:“没有什么?”他只是在想,祖父要给王茂做媒,最开始说的对象是他的堂妹。此番婚事若是能成,他们姚家也算是攀上高枝了。但他很清楚,祖父要的不是这个,而是坦坦荡荡的结交。因此不惜以姚家女的婚事作为媒介,也只是希望能够成全王茂和田清泞而已。看着仿佛置身事外的王茂,他身上有一种让人觉得踏实的稳重感,即便知道他没有做什么,也不敢小瞧。总觉得他是什么都知道的,只是没有宣之于口。回宁远堂的路上。王茂对秦韵道:“宁王已经上钩了,他死死咬住了魏华。”“今天还让宁王妃宴请了慎郡王妃,看样子是准备从慎郡王妃的身上突破。”“皇长孙的满月宴,将会是一场杀人不见血的权利斗争。”秦韵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且等他铲平路上的荆棘,我们再行动作。”王茂点了点头道:“儿子明白了。”……转眼,到了四月。王承、王林、王霁迎来了第二场府试。这一场是童生试,考中了,便是童生了。接下来就等着八月份的院试,考中者既是秀才,可以参加来年的秋闱。王家为了三个孩子的考试,上到吃食穿着,下到马车小厮,都做了安全的准备。在这个节骨眼上,无锡方家进京了。方欣的父母和小叔都来了,不仅带来了家中一万卷藏书作为谢礼,更是抬着一块《懿德永春》的牌匾来感谢秦韵。方欣的父母还说,他们已经在无锡给秦韵立了生祠。另外准备了一个叫“沁春园”的园子,里面冬暖夏凉,希望她得空能去小住。秦韵设宴招待方家的人。顺便送走了方欣和她的女儿刘燕。第二天中午,下朝回来的王衡迫不及待跑到宁远堂。“娘,今天可有热闹看了。”“江南翰林那帮官员,今早把永昌伯府刘家和慎郡王弹劾了一遍。”“刘家没有人在朝为官了,最多就是被痛骂一顿。”“慎郡王就不一样了,那帮官员辞非常激烈,说慎郡王举荐私人,脚踹府台,贪污受贿,虽已经是郡王,却处处用亲王的规制,还对您老不敬,简直毫无私德,不配为王。”“现在那帮以慎郡王马首是瞻的官员吓得战战兢兢的,连话都不敢说。”“生怕自己一冒头就被殃及了。”“方家这一手虽然来得晚,但威力非比寻常啊。”秦韵道:“这是官场惯用的手段了,出其不意。”“他们知道仅凭刘家是拖不夸慎郡王的,所以只能把他的名声搞臭。”王衡点了点头道:“是啊,已经搞臭了。”“我问过老四了,他说这只是第一波,方家还会有第二波,第三波。”“你说慎郡王得罪谁不好,为什么要得罪一大片文人?”“要知道这文人最擅长的就是骂人了。”秦韵道:“你别跟着掺和就行,赵烁自命不凡,不会轻易被打倒的。”而且在这个节骨眼上,说不定他还会做出后悔终生的决定。王衡连忙表态道:“娘放心,方家的事娘已经善后了,儿子绝不会鲁莽。”“反倒是咱们家开办的慧安书院,又成为京城人人称道的好书院了。”“继江南姚家捐书以后,方家又捐了藏书一万,加上娘捐的,慧安书院的藏书已经快要比肩国子监了。”“儿子现在就想,等将来荣休了,也要去慧安书院任教。”“顺便再精进一下学问,也好为娘争光。”秦韵笑着道:“你有这样的志向是好的,娘也支持你。”王衡高兴地笑了起来,憨憨的笑容与他平时的刻板严谨形成鲜明的对比。秦韵知道,自己的行事已经不知不觉在影响孩子们的抉择了。这是好事。不过想到皇上,她眉眼中又浮现一丝忧虑。随着皇上年龄的增大,几位王爷不可避免要卷入权利的斗争当中。如果说前太子是被迫卷入,那么剩下的几位便是主动加入。像宁王这种有点城府的还好。像楚王一样有能力的也行。但像赵烁这种,纯纯的炮灰,很快就会灰飞烟灭了。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