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0章(1 / 2)

加入书签

“是。”落红不明所以,但皇后的话,对她来说就是圣旨。

落红一回到春华宫,就赶紧安排了个小太监,往通向勤政殿的路上堵刘奎和马兴去了。

大约半个时辰后,小太监回来了。

给林雪竹回话道:“刘大人和马大人都升官了,据说,皇上还给他们两人安排了个任务,奴才没打听出来,还望皇后恕罪。”

林雪竹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

想起两人刚刚还一副尽力想让自己表现出慷慨赴死的模样,她就觉得好笑。

想什么呢,元修是那种以怨报德的人吗?

流放一路上,虽说她有无数办法,能让一家人活的好好的。

但终究,有了官差的照顾,还是让她的工作变得容易很多。

刘奎是个嘴硬心软的,属于良心未泯的那种人。

马兴则是彻底被她收服,视她如恩人,一门心思袒护她的。

这样的两个人,元修不把他们用起来,难不成用大理寺那些没良心的王八蛋?

想像两人刚才脸上定是一副死里逃生,又获得了意外之喜的慌张模样,林雪竹更想笑了。

“你下去吧。”她对小太监说。

小太监见皇后并未责罚他,也是松了一口气。

至于他没打听出来的,皇上给两位大人派的任务,林雪竹心里已经有数了。

俗话说得好,法不责众。

虽然元修上位前后,收拾了许多曾经陷害过他的人。

但总有漏网之鱼。

当年大理寺中,有多少人参与了陷害,又有多少人是无辜的,已经不重要了。

要处罚,也只能处罚个领头人,总不至于真的血洗朝堂吧?

所以,安排两个内线是很重要的。

刘奎和马兴啊,你们这是被委以重任了。

鱼儿不上钩,只因鱼饵不诱人

元修在朝堂上宣布了本次春闱的试题将由他亲自拟定,并会在考试当天公布。

朝臣巨震。

要知道,新帝上位之后,废旧迎新之事很多。

只拿朝堂来说,就有很多人被降职或免职,余下诸多空缺,急需人去填补。

能留在朝堂上的,除了被降职的,其他人谁不希望自己升迁。

有人升迁,就有新的职位空出来。

别说是普天之下的莘莘学子,就是朝臣们,也在瞄着那些空缺。

自家都是有儿子的,刚好送来一个机会,谁不希望自家儿子能接住呢。

他们本就在朝堂之上,有很多事,比普通老百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虽说,历届春闱的出题人都是被临时指定,再由禁军亲自护送至贡院中,直至开考之后才会被放出,以保证不会出现舞弊现象。

但,这里面还是有可操作的空间的。

比如,某些神通广大的大臣,可以买通御前大总管,从皇上日常的只言片语中,推断出他今年有意让谁做那个出题人。

若刚好那位出题人与自己关系不错,便可以带上重礼,前去打探一二。

出题人提前漏漏口风,打探的人就可以让自家儿子提前准备。

若是自家儿子学问不行,则会找府中幕僚帮忙一起参谋。

等到了考场之上,只需将准备好的题目默写出来便可。

这还算是比较稳妥的办法。

毕竟,有胆子偷梁换柱,直接将中举之人的姓名换成自家儿子的,还是少数。

大部分想要舞弊的官员,都会采取相对稳妥的方式。

那么今年,皇上亲自出题,并且还要在考试当天公布,不就断绝了他们提前漏题的希望了吗。

然而,没人傻到会质疑皇上的这个决定。

那不就等于承认说,自己心里有猫腻嘛。

朝臣们家中但凡有儿子要参加本次春闱的,心中皆苦不堪言。

然而,让他们更加苦闷的是,元修又宣布了今年的新规则。

不仅增加了一项策论,还会以考生所擅长领域的不同,为他们分配不同的官职。

听说只会死背书的孩子,只能去地方上做些不太重要的官。

比如,看守仓库。

嗬,他们培养孩子,可不是让孩子去守仓库的。

朝臣们纵然心中不愿,也自知无法和新帝抗衡。

君臣几个月,他们早已看出,这位新帝虽然会采纳朝臣的意见,却不是个昏庸之辈。

说的对的他会听。

说的不对,或是提议之人藏着小心思的,也瞒不过他的眼睛。

什么都不说,顶多自家孩子科举不力。

若是提出质疑,说不定自己的官职都保不住。

新帝,可是不会给任何心术不正的朝臣留面子的。

于是,元修宣布完春闱新制度之后,立刻便收到了朝臣们一片称颂之声。

人人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