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9章(1 / 2)

加入书签

“谢谢夫人!”

乔大见状也十分有眼色的请陆清赐名,他家里情况也不好,现在都是后娘做主。现在他还被卖了出来,以后得为自己做打算。

如今入了通判大人府,只要好好干,肯定有前途。通判大人姓宋,他原来的乔姓也不想要了,反正亲爹对他也不好。还不如跟着通判大人姓宋,以后说出去脸上还有面子呢!

陆清想了想,给乔大也改了个名,叫宋乔。两个人都被赐予了宋姓,代表着以后就是他们宋家的人了。

“今天你们回去把东西收拾一下,就是前面的倒座房里,我让郑昀给你们安排房间。以后宋乔就做护院,刘姑姑负责做饭和洒扫,晓晓跟着我做个贴身丫鬟。”

三个人齐齐应了,随后行了礼退了出去,准备回去收拾东西。

郑昀领着他们三个人出门,他们看郑昀年纪不大,但做事像是府上的管家,丝毫不敢轻视他,反而礼貌的说道:“郑管事,那我们就先回去了。等下午收拾完东西再过来。”

郑昀点点头,“成,那你们先回吧。住的地方已经给你们安排好了,等你们收拾完东西过来之后就能住。”

他们走了之后,陆清深呼吸了一口气,刚才在这些人面前,他努力装的端庄大方,实在是有些拘束,这会儿人都走了,他才放松了不少。

陆寻这会儿出来跟他说道:“你买了三个下人?够用不?”刚才他就在偏房里,陆清挑选下人的时候说的话他都听见了。

陆清道:“先用着,万一真的不够用,到时候再买吧。”

“这里的百姓当真是穷苦,当初在咱们老家的县城,也没见有这么多卖儿卖女的。在这府城的地界上,竟然如此普遍。”

他们三个人除了刘姑姑是自愿卖身的,另外两个都是被家里的爹娘卖出去的。

刘姑姑应该跟家里的关系还不错,就算是把自己卖出去了,还惦记着自己尚在读书的儿子。

景朝鼓励百姓们读书参加科举,从前只是禁止商户子参加科举。如今这个政令也被解除了,除了那些祖上有过大罪的,几乎各行各业的百姓们都可以读书有资格参加科举。

陆清也叹道:“是啊,这里老百姓们的生活跟咱们宛平府城的相比实在是差得远呢。”

还好他家相公争气,考上科举不说,如今还做了官。以后他们家团团长大了,在读书科举一道上,有这么个爹在前面给他创造好的条件,以后他也能少吃点苦。

宋声想要努力升官,到达权利中心,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不管是为了家人还是为了自己,亦或是如今为了百姓,他都想赶紧做出一番事业来。

此时的他正在府衙交接文书,把上任通判一职的流程手续给办完。

昨天来的着急,再加上旅途劳累,匆匆回来歇息了。今天一大早他就换了官服,带着圣旨和文书去了衙门。

把文书拿给崔理事勘验无误后,带上当地衙门的专有印章,留作存底,算是正式上任了。

今天他要去拜访知府梁大人。

梁大人依旧没来府衙,他问了一下李如成他们梁大人的府邸,准备亲自过去一趟。

他这个通判是梁知府的下属,作为下官,自然是要先拜见上官的。

李如成对他还算热情,不仅给他指了路,还说道:“听说咱们知府大人最近好像是感染了风寒,宋大人最好上门慰问的时候拿些补品过去。”

宋声对于他的提点十分感激,他既然来此上任,也不是那么不上道的人。

不管梁大人是不是真的病了,他这个新官初来乍到登门拜访手上空空的确不太好看。

不过自然也不能拿太过贵重的东西,不然就显得下官贿赂上峰了。

他打听了一下集市在哪,买了一些肃昌流行的糕点和补品,让人帮忙打包好,这才提上去了梁大人府上。

梁府很好找,这条街的宅子都很大,看着十分古朴。门口立着两座石狮子,大门之上高高挂着一块儿金色的牌匾,上面写着梁府两个字。

大概是因为李如成帮忙转告过梁知府,说宋声今天可能会过来拜访,所以他一敲门,就有人来开门了。

宋声跟着引路的下人一块儿进了正厅,就看到里头坐着一个有点微胖的中年男人。

这人一看到他,赶紧笑着站了起来,上前握住他的手,十分热情地说道:“这就是新上任的宋大人吧,本官听到朝廷给肃昌这个地方派个新的通判过来,当时十分激动,一直就盼着你过来呢。”

宋声面对他如此热情的态度,还有几分不适应。他拱了拱手,说道:“让大人久等了,下官从京城出发后绕路回家看了看家中年迈的祖母和父亲,所以来的迟了些,还望大人勿怪。”

“诶,这人之常情嘛,说明宋大人有孝心,本官欣赏你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怪罪呢?”

梁文昌拉着宋声说了会儿,仿佛才意识到什么,赶紧说道:“瞧本官这记性,一看到宋大人,本官太激动了,竟是忘了让宋大人落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