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所有人都重生了(2 / 3)
到皇宫里的珍禽异兽,大多都是在深山野林或是海里捕捞所得的。
萧函这些时日就见过了白虎,金雕等尚有一丝灵性的野兽,还有海边州县曾献上的一只上百斤巨蚌,里面的蚌肉虽因为长途运送已然腐坏,但里面蕴育的海珠却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普通人只知道它珍贵,却难以利用它。比如这巨蚌函珠,一般都取来让工匠打磨簪在珠钗或是金冠上,好惊艳夺目。
在萧函看来,这实在是浪费了它,就算是有天生天养的灵气,时间长了,也消散得差不多了,最多几十年,百年就变得暗淡无光,倒不如被她用来提取灵气。
像白虎,金雕,丹鹤这些,萧函也只是取了一些需要用的兽血,但因为要多尝试能不能用,用到何处,所以就让驯兽的宫人将它们留在了这里。
在萧函面前,哪怕最凶猛的白虎也乖巧得一匹,甚至不用赶,自己就乖乖进笼子了。
萧函待它们也不差,这善清宫摆了法阵,对养养它们的灵性也有好处,对动物如此,人也一样。连在这里待久了的宫人都会变得神清目明一些。
————
京中近日忽又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后因妄之罪,被废黜贬至冷宫。
宫中传出流,所谓的妄是直呼薛真人为妖道,惹怒了陛下,而随后太子劝陛下专心朝政,不要误信什么炼丹长生,被陛下禁足于东宫,似乎证实了这一点。
京城茶楼,也有人提起这事还议论纷纷。
“一个才十几岁的姑娘,算什么道家高人?”
甚至有人忍不住道,“陛下因为一妖道,废了皇后,又疏远太子,实在有些昏聩。”
还有人危耸听道,“长此下去,大梁恐生祸乱。”
渐渐的,这样的流在京中甚嚣尘上。
“听闻陛下为应那位薛真人所需,下令各州县运送上等品质的玉石祥瑞进京,劳民伤财。”
“我说这位薛真人不详才对,长公主因她而死,临安伯大公子见了她一面就此残疾,皇后也因为她被废,只怕是个祸害。”
连带着薛叶的身世,年少丧父也被认为是不详的佐证之一。
传来传去,薛叶仿佛成了祸国殃民的奸佞妖道。
主要对此事大为不满又敢四处说的还是读书人。
一方面他们所受的儒家教育是维护正统,无论皇后还是太子都乃是国之正统,陛下因为迷恋仙道长生,疏远甚至废黜皇后太子,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再者太子褚贤这几年在民间尤其是士林的名声很好。与只是听过风闻的什么清源真人相比,自然偏向于太子。
另一方面,他们多是寒窗苦读多载才得以晋升官阶,对一步登天依靠旁门左道得到陛下宠信的人,也会心生鄙薄。前有内侍宦官,后就有薛真人,在他们眼中便是如此。如今一有事自然大加批判。
先是民间,等到渐渐发酵,连朝堂上都有人说起,而且还是什么人微轻的小官,而是大梁丞相白粤,手持着笏板严肃慷慨陈词。响应的官员也有不少,都认为陛下应远离清源真人,不要再沉迷于这些不切实际的求仙问道。
皇帝黑着脸,被大臣跟指着鼻子骂没两样,心情当然好不到哪去。
但皇帝也不是什么软弱脾气好的,见白丞相还要继续说下去,一气之下拿起桌上的折子就朝他砸了过去。正中白丞相的脸,朝堂上瞬间一片惊乱。
皇帝也不管不顾,直接起身拂袖而去,早朝就这么结束了。
但事情却没能不了了之,皇帝还迁怒于太子,三月的禁足又延长至半年。
皇后频频召见白丞相嫡女的事,皇帝又怎会不知道,不然以往他修道观,下令在天下搜集奇珍玉石时,白丞相也没有过什么异议,今日倒是特地站出来指责他喜好修道长生了,为的不就是前几日被他禁足东宫的太子。
皇帝冷笑一声,却没有半点想给他们好脸色的想法。
他是大梁的皇帝,除了薛叶这样立于世外的仙人高徒,何须听别人的话。
皇后被废还真不只是因为妄,而是让皇帝感觉到自己的心意被违逆。虽说不喜欢下面人揣测圣意,但那么明晃晃的打脸,皇帝也不会喜欢,还让他亲耳听到皇后说的话。
他将薛叶留在宫中奉为上宾,尊称真人。
皇后就当着他的面说是妖女,而他就是那听信妖女的昏君了。
呵呵,既然皇后对他有这么大的意见,那这个皇后也就不用做了。
皇帝废黜起来一点也不心软,若皇后是个真正贤德淑良的,他可能还有那么一丝情份,稍稍犹豫。可惜皇后恰恰相反,蠢笨善妒,斤斤计较。
↑返回顶部↑